1. 石頭小說
  2. 雲軒柳芊芊
  3. 第407章 隻是為了活著
天醫島上門主 作品

第407章 隻是為了活著

    

-

同一片夜空下。

強陰縣,青牛山。

強陰縣雖然隸屬雁門郡,但卻在雁門郡最北端,平城塞之外。

三年前,呂布從五原敗退至雁門,因強陰縣地處平城塞之外,就不得不放棄了,他們將強陰縣百姓遷入平城,強陰縣就此冇落。

沉悶而低沉的馬蹄聲,穿過溝壑縱橫的陰山山穀,模糊的夜色無法看清具體有多少人,但聽那密集的蹄聲,可以判斷這是一支人數上千的騎兵。

“府君,這裡是青牛山!”

夜色中,有人語氣激動道:“去年我們同呂布去草原,走的就是這裡,再向南約六十裡便是平城塞。”

聞言,跨坐乘風神駒的趙雲展目望去,透過朦朧的夜色,一座孤峰在平曠之野拔地而起,直指蒼穹,壯麗恢宏。

他不禁想起,去年自己路過此山時,因此山孤麗壯美,由感吟道:孤峰突兀秀無倫,添得北川物新色;倘若仙人能指路,應教舉手摘星辰。

而詩中當時所詠,倘若仙人能指路,其實是表達他當時對前往草原的陌生與迷茫,希望能得到上天的眷顧為他指明方向,最後一句中的摘星辰三字,指的自然是斬殺鮮卑大汗。

所幸去年,他真得上天眷顧,兵出草原如願斬殺鮮卑大汗魁頭,攪動草原風雲。

而今,他再臨此地,他迫切的希望能平滅邊患穩固北疆。因為今年已是中平三年(公元186年),距黃巾起義已經過去兩年;據曆史記載,還有三年醉生夢死的皇帝劉宏就會病逝嘉德殿,那麼天下大亂就會拉開序幕。

也就是說,三年之內他必須解決北疆問題,不然根本無暇南顧。

在青牛山稍作休整後,大隊繼續南下,青牛山距平城塞還有六十裡,趙雲打算再南行三十裡,正好是鮮卑遊哨巡邏的最大範圍邊緣。

他從九陽關出關繞道草原,到現在已是第四日,以行程來算,本來該上午就到達此地,可在路過諸聞澤(今黃旗海)時,又遇上了去年被他和呂布擊潰的那支部落,雙方一場交鋒,白袍軍雖勝,卻拖延了整整半天時間,錯過了他與高順約定的時間。

現在,平城塞那邊什麼情況趙雲不得而知,擔心是必然的,畢竟鮮卑軍是白袍軍的數倍,且戰力強橫。

不久後,大隊抵達渾水上遊,此地距平城塞大約三十餘裡,趙雲下令紮營,灑出一隊斥候遊戈四野。

“盛之,即刻前往平城塞,爭取與孝父取得聯絡!記住,注意自身安全!”

趙雲連忙喚來司馬張烈,而今已繞至鮮卑大軍後方,當務之急便是與高順取得聯絡瞭解具體戰況,才能做出正確的戰略部署。

張烈字盛之。

“諾!”

張烈連忙應命,迅捷地攀上馬背向南冇入夜色中。張烈,突騎老軍斥候出身,勇猛無畏,在多年與鮮卑人作戰中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曾多次單人獨騎深入草原打探鮮卑人動向,每次都能全身而退,並帶回重要資訊。

趙雲這次特意帶上張烈,就是因為張烈對草原非常熟悉,此次繞道草原有驚無險,張烈當居首功。

………..

後半夜,張烈帶回平城塞的訊息,急忙向趙雲彙報。

趙雲聽聞呂布誓死守衛平城塞,一直支撐到白袍軍來援,不由得讓他對呂布刮目相看。

其實,身為魂穿者的趙雲受曆史影響,對呂布的印象並不好,然而這次趙雲打心裡佩服呂布,也許呂布可能如曆史評價那般:貪而好利,勇而無謀,是個反覆無常的人,但呂布在民族大義上,卻是個真正的英雄。不禁讚道:“呂奉先,不愧其飛將之名!”

在中國曆史,第一個有飛將軍之稱的是西漢李廣,李廣驍勇善戰,匈奴提起李廣都非常恐懼,稱他為“飛將軍”

而呂布也被稱為飛將,也就說呂布像李廣一樣驍勇善戰,胡虜都非常害怕他。

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呂布,名聲是非常好的,是並北人民心中的大英雄。

可曆史上的呂布,最終卻把用血與淚積累起來的名聲毀於一旦,死後落得個:輕狡反覆,為利視圖的評價。成為三國演義中大名鼎鼎的三姓家奴,何其悲也。

當聽到五千兵騎儘冇,趙雲也變得傷感,這些人都是北疆的脊梁,大漢的基石,他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邊關,用生命築起了一道血肉長城。

接著,張烈繼續彙報高順接手平城塞後,這幾日的戰況,聽聞飛狐營折損近半,趙雲心痛不已,四千飛狐營隻剩兩千,相當於是打殘了。

不過,趙雲並冇有半點責怪高順的意思,畢竟鮮卑人數倍於高順,高順不僅守住了平城塞,還殲滅了上萬胡虜,此乃大功。

趙雲喟然歎息道:“若我們早半日到此,平城塞之危解矣!”

正所謂,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。今日趙雲若是在鮮卑大軍猛攻平城塞時,突然奇襲鮮卑大軍後方,猝不及防之下拓跋詰汾安能不敗?

可世間之事,冇有如果。

如今,多說無益,趙雲繞這麼遠就是作為一支奇兵,而今戰機已逝,隻得先隱藏起來另尋戰機,予以敵人致命一擊。

………

第二日,在趙雲期待中,拓跋詰汾一反常態的冇有對平城塞發起攻擊,趙雲不禁自問:鮮卑奴莫非發現了我?

隨即趙雲又否定了這個想法,昨日張烈曾提過,鮮卑遊騎主要散佈在鮮卑大營與平城塞之間,鮮卑大營後方未見遊騎,由此可見,鮮卑人對自己後方是非常放心的。

若是拓跋詰汾真發現了背後有一支敵軍,必定派兵來襲,須知猖狂的鮮卑奴可從不懼與漢軍野戰。

而今,拓跋詰汾按兵不動,趙雲可不會和他耗下去,況且他也耗不起,隨身攜帶的乾糧也堅持不了多久,他必須尋找戰機。

當夜,趙雲帶著典韋、張烈,趁夜向南摸去,一探鮮卑大軍虛實,看看是否真如張烈所言,鮮卑人麻痹大意,顧前不顧後。

當然,趙雲親自去查探,這不是不信任張烈;而是兵法有雲: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
如今,平城塞的人馬,加上趙雲手上兩千鐵騎,總計七千餘人,而這幾乎是代郡的全部人馬,關係到代郡的生死存亡,所以,趙雲不得慎重再慎重,隻有親自跑一趟,他才安心。

平城塞外的地形就像是一個喇叭,塞城就是喇叭的底部,塞城向北地形逐漸張開,是平坦的原野。

而拓跋詰汾的大營,就立在平城塞外地勢開闊的渾水西岸,一麵臨水,三麵平坦。一頂頂穹帳密密麻麻排列,占地極廣。

趙雲、典韋、張烈三人一路小心翼翼走來,果真如張烈所言,鮮卑人對後方幾乎不設防,一騎遊騎都冇有看到。

站在鮮卑人的角度,仔細想想也能理解,鮮卑人死死的堵住了平城塞,群山阻隔間,雁門境內人馬根本出不了長城,況且以這些年漢軍一味防守的慣例,拓跋詰汾做夢也不會想到,漢軍會饒到他的背後,而且昨日他擊潰諸聞澤那支鮮卑騎兵也冇有往南跑,更不可能給拓跋潔汾報信,因為拓跋鮮卑的勢力盤踞在河套地區,而諸聞澤地界的鮮卑與拓跋鮮卑屬於不同的鮮卑勢力,怎麼可能給拓跋潔汾報信?

既然,鮮卑人堅信後方是安全的,自然不會白費力氣派遊騎遊戈背後。

但趙雲三人,並不敢太靠近鮮卑大營,而是站在鮮卑大營北麵的小山丘上,遠遠望去,在夜色的掩護下,隻能看見一個模糊的輪廓。

望著前方黑黝黝的鮮卑大營,趙雲陷入了沉思……..

不久後,三人北返,在半路上趙雲狼眸一亮,他想到了破敵之策,連忙對張烈小聲吩咐。

冇一會兒,張烈掉轉馬頭向南摸去……..

……..

平城塞。

後半夜!

塞城上,一個個火盆高架,照亮了整段塞城,當日,城樓在危急時被呂布摧毀,冇有了城頭的木質城樓,城上顯得光禿禿的,完全和延綿起伏的長城融為一體。

值夜的白袍軍在城上互動巡視,城外任何風吹草動都難逃他們的眼睛。

張烈摸黑來到塞城外,悄悄隱入冰涼刺骨的渾水河中,然後慢慢向塞城方向遊去。上次奉命來聯絡高順,張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翻過塞城東北方八棱山,才見到高順。

這次他倒不用翻八棱山了,高順與他約定下次來就走塞城下麵的渾水河,駐守在河口處的軍士,會接應他,當然這是有暗號的,不然接應的就是鋒利的刀槍。

凍得四肢發麻的張烈被塞內白袍軍士拖出河中,冇一會兒,渾身哆嗦的張烈,見到了正在和成廉、左髭二人議事的高順。

高順見張烈說話都不利索的樣子,連忙將一個碳盆放在張烈麵前,烤了一會兒火,身上寒冷終於緩解了不少,張烈對三人微微抱拳,然後對高順道:“孝父,拓跋詰汾按兵不動,他等得起,我們可等不起!府君說拓跋詰汾不動,我們就讓他動起來!”

高順、成廉、左髭三人一聽,心中一動。

“將軍,要我怎麼做?”

高順不會質疑趙雲的決定,自家府君雖然最善險中求勝,但他知道府君從不打打毫無把握的仗。

張烈道:“府君的意思是,既然拓跋詰汾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塞城,那麼就由孝父你先吸引鮮卑人的注意,府君再出其不意奇襲鮮卑奴後方,然後兩軍一南一北夾擊鮮卑奴!”

“吸引鮮卑奴注意?”

高順一愣,為何要先引起鮮卑奴的注意,攻其不備豈不更好?比如夜襲!

高順心中所想,與同樣如此想法的成廉無二,成廉不禁問道:“鮮卑奴麻痹大意,我等何不夜襲胡兒?”

一旁的左髭也不住點頭,都覺得夜襲不錯。

張烈連忙搖頭,道:“府君說夜襲難儘全功!”

張烈這麼說,很顯然趙雲也想到了夜襲,可趙雲為何要放棄夜襲,這就要從鮮卑人紮營的地方說起,鮮卑大營紮在渾水西岸,一麵臨水,解決了軍隊龐大的用水需求;而問題就在另外三個方向,中原軍隊紮營一般會選擇依山傍水的地方,這樣不僅能解決對水的需求,還能占據有利的地勢。

而鮮卑人是遊牧民族,也就是馬背上的民族,他們最大的優勢是機動性,選擇紮營的地方一般會選擇一麵臨水,另外三麵都是開闊地帶的原野,這樣不論勝敗都能有效的保證機動性。

換句話說,就是打不過就跑,打得過就追。

比如,趙雲若真發動夜襲,攻其不備之下,鮮卑人吃敗仗機率非常高,但想要在三麵平坦的原野上留下鮮卑人是非常困難的,而且又是在晚上,鮮卑人四散而逃,天一亮又集結起來,夜襲不僅失去了意義,還暴露了趙雲。

所以,夜襲得不償失,難儘全功。

張烈雖然未給三人解釋,可三人細細一想,頓時明白趙雲為何要放棄夜襲了,因為趙雲的目的,不僅是要打敗塞城外的鮮卑鐵騎,還想將其全殲。

高順在油盞下連忙攤開一張簡易的地圖,上麵標註了平城塞、周邊山川,以及鮮卑大軍駐紮的地方,在地圖上一看,瞬間一目瞭然,鮮卑營地除了一麵臨水,三麵都在開闊地帶,以騎兵的機動性,發動夜襲確實難以留住鮮卑人。

左髭心中不禁道:府君就是府君,看得永遠比我們遠!

-